当前位置: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中药杂志》 > 2016年第23期 > 正文
编号:13014946
麦芽炒香过程中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6年12月1日 《中国中药杂志》2016年第23期
     doi:10.4268/cjcmm20162315

    麦芽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,主要含有淀粉酶、蛋白酶等酶类成分,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消食药;麦芽中还含有具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等活性的麦黄酮、槲皮素、山柰酚、儿茶素、阿魏酸等成分[15]。麦芽一直沿用“炒黄炒香”入药的传统,北齐医学家徐之才有“麦芽能消食全在于炒”的论述,《药品辨义》中麦芽有“炒香开胃,以除烦闷”的记载。麦芽炒制时也多以上述“有效成分”作为评价指标。传统中医药理论及临床应用均表明,与生麦芽比较,炒麦芽的“消食化滞”作用更强。而现代研究表明,与生麦芽比较,炒麦芽中淀粉酶、蛋白酶的活性必然降低;同时,麦芽中的麦黄酮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升高与“消食化滞”作用增强是否存在必然联系,仍缺乏相关报道。可见,仅从淀粉酶、蛋白酶、麦黄酮、槲皮素、山柰酚、儿茶素、阿魏酸等“有效成分”的角度并不能科学评价麦芽的炒制工艺。

    近年来,中药炮制中时产生的Maillard反应产物(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......
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129 字符